当前位置:首页 > 代码 > 正文

网络编程代码(网络编程代码查询)

admin 发布:2022-12-19 17:38 182


今天给各位分享网络编程代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网络编程代码查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java网络编程的基础问题,已经附带源代码

你需要用一个list 管理 所有的客户端socket 。

Socket socket = ss.accept();

socketList.add(socket )

然后 再依次向么个socket 输出

for (Iterator iterator = socketList.iterator(); iterator.hasNext();) {

Socket object = (Socket) iterator.next();

OutputStream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dis = new DataOutputStream(os);

dis.writeUTF( “message”);

}

网络编程是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工作是什么?

通过使用套接字来达到进程间通信目的编程就是网络编程。

代码,开发工具,数据库,服务器架设和网页设计这5部分你都要接触

代码分静态代码和动态代码

静态代码是服务器不解析直接发送给客户端的部分,用做布局效果,一般不用于数据库操作

静态代码分html,javascript,css等,其中html语言是基础,要学网络编程就先学html语言.javascript用于实现某些特效,css是样式语言.这3个语言组合起来,可以设计出美妙的网页效果

动态代码是服务器需要解析的部分,用作数据库连接操作等.有php,jsp,asp和asp.net.这几种语言你只用先学一种就可.如果是想快速入门,建议先学asp,如果想学了找工作等,建议学php或jsp,

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我推荐一种,网络3剑客,其中dw是开发代码的,fw是做图的.flash是做动画的.

数据库要结合你学的动态语言来选择,asp和asp.net系列的,你可以使用access,大型点使用mssql.

php和mysql是很好的搭档.

服务器架设也是结合你学的动态语言的,windows下安装iis很方便,iis可以运行asp,安装.net框架后能运行asp.net.这两者架设相对简单,也是我推荐你入门学asp的原因.php一般安装apache服务器,jsp一般安装tomat服务器.只有架设好服务器,才能浏览动态语言编写的程序.

虽然是编程,但是总会涉及到网页设计部分,还是要去学学怎么简单的作图和动画。

怎么在centOS上编的代码

unix网络编程书中所有代码都基于它提供的头文件和库。所以学习时要用书中的代码做练习就必须配置好他需要的环境。

首先到 ht tp:/ /ishare.iask.sin a.c om.c n/f/1323 85 21.ht m l?sudaref=blog.cs dn.netretcode=0 下载源码包

第一步:在终端中进入upnv13e目录,然后执行代码:

./configure

第二步:这里有问题及解决方法

cd lib

make(如果报如下错误: inet_ntop.c:61: error: argument 'size' doesn't match prototype

/usr/include/arpa/inet.h:153: error: prototype declaration

inet_ntop.c第61行 size_t size -改成 socklen_t size)

第三步:这一步没有问题

cd ../libfree

make

第四步:

cd ../libgai

make

cd .. //回到unpv13e目录

然后拷贝生成的ku到系统库目录:

sudo cp libunp.a /usr/lib

sudo cp libunp.a /usr/lib32

第五步:修改unp.h并将其和config.h拷贝到/usr/include中,为了以后include方便

vim lib/unp.h

sudo cp lib/unp.h /usr/include

sudo cp config.h /usr/include

以后编译代码的时候加上-lunp链接我们的库。(貌似只能用gcc,不能用g++)

如何用MFC实现网络编程

     一. 客户端 

     1. 创建一个Dialog Based项目:CSockClient。 

     2. 设计对话框 

     去掉Ok和Cancle两个按钮,增加ID_Connect(连接)、ID_Send(发送)、ID_Exit(关闭)按钮,增加ListBox控件IDC_LISTMSG和Edit控件IDC_EDITMSG,并按下表在ClassWizard中为CCSockClientDlg类添加变量。 

     Control ID     Type         Member

     IDC_EDITMSG    CEdit       m_MSG

     IDC_LISTMSG    ClistBox    m_MSGS

     3. CAsyncSocket类用DoCallBack函数处理MFC消息,当一个网络事件发生时,DoCallBack函数按网络事件类型:FD_READ、FD_WRITE、FD_ACCEPT、FD_CONNECT分别调用OnReceive、OnSend、OnAccept、OnConnect函数。

     由于MFC把这些事件处理函数定义为虚函数,所以要生成一个新的C++类,以重载这些函数,做法如下:以Public方式继承CAsyncSocket类,生成新类MySock;为MySock类添加虚函数OnReceive、OnConnect、OnSend。 

     4. 在MySock.ccp中添加以下代码 

     #include "CSockClient.h"

     #include "CSockClientDlg.h"

     5. 在MySock.h中添加以下代码 

     public:

     BOOL m_bConnected;    //是否连接

     UINT m_nLength;    //消息长度

     char m_szBuffer[4096]; //消息缓冲区

     6. 在MySock.ccp中重载各函数 

     MySock::MySock()

     {

         m_nLength=0;

         memset(m_szBuffer,0,sizeof(m_szBuffer));

         m_bConnected=FALSE;

     }

     MySock::~MySock()

     {

         //关闭套接字

     if(m_hSocket!=INVALID_SOCKET)

     Close();

     }

     void MySock::OnReceive(int nErrorCode) 

     {

         m_nLength=Receive(m_szBuffer,sizeof(m_szBuffer),0);

         //下面两行代码用来获取对话框指针

     CCSockClientApp* pApp=(CCSockClientApp*)AfxGetApp();

         CCSockClientDlg* pDlg=(CCSockClientDlg*)pApp- m_pMainWnd;

         pDlg- m_MSGS.InsertString(0,m_szBuffer);

         memset(m_szBuffer,0,sizeof(m_szBuffer));

         CAsyncSocket::OnReceive(nErrorCode);

     }

     void MySock::OnSend(int nErrorCode) 

     {

         Send(m_szBuffer,m_nLength,0);

         m_nLength=0;

         memset(m_szBuffer,0,sizeof(m_szBuffer));

         //继续提请一个“读”的网络事件,接收Server消息

     AsyncSelect(FD_READ);

         CAsyncSocket::OnSend(nErrorCode);

     }

     void MySock::OnConnect(int nErrorCode) 

     {

         if (nErrorCode==0)

         {

     m_bConnected=TRUE;

     CCSockClientApp* pApp=(CCSockClientApp*)AfxGetApp();

     CCSockClientDlg* pDlg=(CCSockClientDlg*)pApp- m_pMainWnd;

     memcpy(m_szBuffer,"Connected to ",13);

     strncat(m_szBuffer,pDlg- m_szServerAdr,

     sizeof(pDlg- m_szServerAdr));

     pDlg- m_MSGS.InsertString(0,m_szBuffer);

     AsyncSelect(FD_READ); ////提请一个“读”的网络事件,准备接收

         }

         CAsyncSocket::OnConnect(nErrorCode);

     }

     7. 新建对话框IDD_Addr,用来输入IP地址和Port;生成新类CAddrDlg。增加两个Edit控件:IDC_Addr、IDC_Port按下表在ClassWizard中为CAddrDlg类添加变量。 

     Control ID    Type    Member

     IDC_Addr    CString    m_Addr

     IDC_Port    Int        m_Port

     8. 在CSockClientDlg.ccp中添加代码: 

     #include "AddrDlg.h"

     protected:

         int TryCount;

         MySock m_clientSocket;

         UINT m_szPort;

     public:

         char m_szServerAdr[256];    

     9. 双击IDD_CSOCKCLIENT_DIALOG对话框中的“连接”按钮,添加以下代码: 

     void CCSockClientDlg::OnConnect() 

     {

         m_clientSocket.ShutDown(2);

         m_clientSocket.m_hSocket=INVALID_SOCKET;

         m_clientSocket.m_bConnected=FALSE;

         CAddrDlg m_Dlg;

         //默认端口1088

     m_Dlg.m_Port=1088;

         if (m_Dlg.DoModal()==IDOK  !m_Dlg.m_Addr.IsEmpty())

         {

     memcpy(m_szServerAdr,m_Dlg.m_Addr,sizeof(m_szServerAdr));

     m_szPort=m_Dlg.m_Port;

     //建立计时器,每1秒尝试连接一次,直到连上或TryCount10

     SetTimer(1,1000,NULL);

     TryCount=0;

         }

     }

     10. 添加Windows消息WM_TIMER响应函数OnTimer 

     void CCSockClientDlg::OnTimer(UINT nIDEvent) 

     {

         if (m_clientSocket.m_hSocket==INVALID_SOCKET)

         {

     BOOL bFlag=m_clientSocket.Create(0,SOCK_STREAM,FD_CONNECT);

     if(!bFlag)

     {

         AfxMessageBox("Socket Error!");

         m_clientSocket.Close();

         PostQuitMessage(0);

         return;

     }

         }

         m_clientSocket.Connect(m_szServerAdr,m_szPort);

         TryCount++;

         if (TryCount =10 || m_clientSocket.m_bConnected)

         {    

     KillTimer(1);

     if (TryCount =10)

         AfxMessageBox("Connect Failed!");

     return;

         }

         CDialog::OnTimer(nIDEvent);

     }

     11. 双击IDD_CSOCKCLIENT_DIALOG对话框中的“发送”按钮,添加以下代码: 

     void CCSockClientDlg::OnSend() 

     {

         if (m_clientSocket.m_bConnected)

         {

     m_clientSocket.m_nLength=m_MSG.GetWindowText

     (m_clientSocket.m_szBuffer, sizeof(m_clientSocket.m_szBuffer));

     m_clientSocket.AsyncSelect(FD_WRITE);

     m_MSG.SetWindowText("");

         }

     }

     12. 双击IDD_CSOCKCLIENT_DIALOG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添加以下代码: 

     void CCSockClientDlg::OnExit() 

     {

         //关闭Socket

     m_clientSocket.ShutDown(2);

         //关闭对话框

     EndDialog(0);    

     }

     12.运行此项目,连接时输入主机名或IP均可,CAsyncSocket类会自动处理。

     二. 服务端

     Server端的编程与Client端的类似,下面主要介绍他的Listen及Accept函数。

     1. 建立一个CNewSocket类,重载CAsyncSocket类的OnReceive、OnSend函数,如何进行信息的显示和发送可以参考Client程序。本例中采用将收到信息原封不动发回的方法来实现Echo功能,代码如下:

     CNewSocket::OnReceive(int nErrorCOde)

     {

         m_nLength=Receive(m_szBuffer,sizeof(m_szBuffer),0);

         // 直接转发消息

     AsyncSelect(FD_WRITE);

     }

     CNewSocket::OnSend(int nErrorCode)

     {

         Send(m_szBuffer,m_nLength,0);

     }

     2. 建立一个CMyServerSocket类,重载CAsyncSocket类的OnAccept函数代码如下

     在MyServerSocket.h中声明变量

     public::

     CNewSocket* m_pSocket;

     void CMyServerSocket::OnAccept(int nErrorCode)

     {

         //侦听到连接请求,调用Accept函数

         CNewSocket* pSocket = new CNewSocket();

         if (Accept(*pSocket))

         {

     pSocket- AsyncSelect(FD_READ);

     m_pSocket=pSocket;

         }

         else

     delete pSocket;

     }

     3. 为对话框添加一个“侦听”按钮,添加如下代码:

     在CsockServerDlg.ccp中声明变量

     public:

         CMyServerSocket m_srvrSocket;

     void CCSockServerDlg::OnListen()

     {

         if (m_srvrSocket.m_hSocket==INVALID_SOCKET)

         {

     BOOL bFlag=m_srvrSocket.Create

     (UserPort,SOCK_STREAM,FD_ACCEPT);

     if (!bFlag)

     {

         AfxMessageBox(“Socket Error!”);

         M_srvrSocket.Close();

         PostQuitMessage(0);

         Return;

     }

         }

     //“侦听”成功,等待连接请求

     if (!m_srvrSocket。Listen(1))

     {

     int nErrorCode = m_srvrSocket.GetLastError();

     if (nError!=WSAEWOULDBLOCK)

     {

         AfxMessageBox(“Socket Error!”);

         M_srvrSocket.Close();

C++ C/S结构网络编程客户端代码出错,具体问题如下:

提示中不是写了吗,s没有初始化造成的,vs的语法校验比较严格。

SOCKET s = 0;

求linux socket网络编程代码

Linux是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可在运行在Intel 80386及更高档次的PC机、ARMS、MIPS和PowerPC等多种计算机平台,已成为应用广泛、可靠性高、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Linux具有内核小、效率高、源代码开放等优点,还内含了TCP/IP网络协议,很适合在服务器领域使用,而服务器主要用途之一就是进行网络通信,随着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网络的不断普及,传统的纸张式文件传输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人们更期待一种便捷、高效、环保、安全的网络传输方式.

协议概述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1](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个由多种协议组成的协议族,他定义了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通信及协议族各层次之间通信的规范,图1描述了Linux对IP协议族的实现机制[2]。

Linux支持BSD的套接字和全部的TCP/IP协议,是通过网络协议将其视为一组相连的软件层来实现的,BSD套接字(BSD Socket)由通用的套接字管理软件支持,该软件是INET套接字层,用来管理基于IP的TCP与UDP端口到端口的互联问题,从协议分层来看,IP是网络层协议,TCP是一个可靠的端口到端口的传输层协议,他是利用IP层进行传接报文的,同时也是面向连接的,通过建立一条虚拟电路在不同的网路间传输报文,保证所传输报文的无丢失性和无重复性。用户数据报文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也是利用IP层传输报文,但他是一个非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利用IP层传输报文时,当目的方网际协议层收到IP报文后,必须识别出该报文所使用的上层协议(即传输层协议),因此,在IP报头上中,设有一个"协议"域(Protocol)。通过该域的值,即可判明其上层协议类型,传输层与网络层在功能说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提供进程通信能力,而后者则不能,在进程通信的意义上,网络通信的最终地址不仅仅是主机地址,还包括可以描述进程的某种标识符,为此,TCP/UDP提出了协议端口(Protocol Port)的概念,用于标识通信的进程,例如,Web服务器进程通常使用端口80,在/etc/services文件中有这些注册了的端口地址。

对于TCP传输,传输节点间先要建立连接,然后通过该连接传输已排好序的报文,以保证传输的正确性,IP层中的代码用于实现网际协议,这些代码将IP头增加到传输数据中,同时也把收到的IP报文正确的传送到TCP层或UDP层。TCP是一个面向连接协议,而UDP则是一个非面向连接协议,当一个UDP报文发送出去后,Linux并不知道也不去关心他是否成功地到达了目的的主机,IP层之下,是支持所有Linux网络应用的网络设备层,例如点到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和以太网层。网络设备并非总代表物理设备,其中有一些(例如回送设备)则是纯粹的软件设备,网络设备与标准的Linux设备不同,他们不是通过Mknod命令创建的,必须是底层软件找到并进行了初始化之后,这些设备才被创建并可用。因此只有当启动了正确设置的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的内核后,才会有/dev/eth0文件,ARP协议位于IP层和支持地址解析的协议层之间。

网络通信原理所有的网络通信就其实现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线路交换和包交换,计算机网络一般采用包交换,TCP使用了包交换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中所传输的数据,全部都以包(Packet)这个单位来发送,包由"报头"和"报文"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在"报头"中记载有发送主机地址,接收主机地址及与报文内容相关的信息等,在"报文"中记载有需要发送的数据,网络中的每个主机和路由器中都有一个路由寻址表,根据这个路由表,包就可以通过网络传送到相应的目的主机。

网络通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套接字(Socket)[3,4],简单地说,套接字就是网络进程的ID,网络通信归根到底是进程的通信,在网络中,每个节点有一个网络地址(即IP地址),两个进程通信时,首先要确定各自所在网络节点的网络地址,但是,网络地址只能确定进程所在的计算机,而一台计算机上可能同时有多个网络进程,还不能确定到底是其中的哪个进程,由此套接字中还要有其他的信息,那就是端口号(Port),在一台计算机中,一个端口一次只能分配给一个进程,即端口号与进程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端口号和网络地址就能唯一地确定Internet中的一个网络进程。可以认为:套接字=网络地址+端口号系统调用一个Socket()得到一个套接字描述符,然后就可以通过他进行网络通信了。

套接字有很多种类,最常用的就有两种;流式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在Linux中分别称之为"SOCK_STREAM"和"SOCK_DGRAM)"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协议,流式套接字使用TCP协议,数据报套接字使用UDP协议,本文所使用的是流式套接字协议。

网络通信原理在文件传输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网络上的绝大多数通信采用的都是客户机/服务器机制(Client/Server),即服务器提供服务,客户是这些服务的使用者,服务器首先创建一个Socket,然后将该Socket与本地地址/端口号绑定(Bind()),成功之后就在相应的Socket上监听(Listen()) 。当Accept()函数捕捉到一个连接服务(Connect())请求时,接受并生成一个新的Socket,并通过这个新的Socket与客户端通信,客户端同样也要创建一个Socket,将该Socket与本地地址/端口号绑定,还需要指定服务器端的地址与端口号,随后向服务器端发出Connect(),请求被服务器端接受后,可以通过Socket与服务器端通信。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双向的通信数据流,说他可靠,是因为他使用3段握手协议传输数据,并且在传输时采用"重传肯定确认"机制保证数据的正确发送: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后要发出一个肯定确认,而发送端必须要能接受到这个肯定信号,否则就要将数据重发。在此原理基础之上,设计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下TCP/IP编程实现文件传输的实例。我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通信时,通信双方发送/接收数据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文件传输就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而设计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利用TCP建立连续,因文件传输是一个交互式会话系统,客户机每次执行文件传输,都需要与服务器建立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其中控制连接负责传输控制信息、利用控制命令、客户机可以向服务器提出无限次的请求,客户机每次提出的请求,服务器与客户机建立一个数据连接,进行实际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完毕后,对应的数据连接被清除,控制连接依然保持,等待客户机发出新的传输请求,直到客户机撤销控制连接,结束会话。

当进行文件传输时,首先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验证身份后,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双方进入会话状态,这时只要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数据连接请求,建立起数据连接后,双方就进入数据传输状态,数据传输完毕后,数据连接被撤销,如此循环反复,直到会话结束,从而实现将文件从服务器端传输至客户机端。

文件传输程序设计流程[5,客户端的TCP应用程序流程(1)先用Socket()创建本地套接口,给服务器端套接口地址结构赋值。

(2)用Connect()函数使本地套接口向服务器端套接口发出建立连接请求,经3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3)用Read()函数读取所要接收的文件名以及存放在内存里的文件内容。

(4)用Open()函数打开客户端新建立的目标文件,如果没有建立,该函数会自动生成目标文件,等待存放文件内容。

(5)最后用Write()函数将读取的文件内容存放在新的目标文件中,以实现服务器端向客户端的文件传输。

(6)通信结束,用Close()关闭套接口,停止接收文件。

服务器端的TCP应用程序流程(1)先用Open()函数打开等待传输的可读文件;(2)用Socket()创建套接口,并给套接口地址结构赋值;(3)用Bind()函数绑定套接口;(4)用Listen()函数在该套接口上监听请求;(5)用Accept()函数接受请求,产生新的套接口及描述字,并与客户端连接;(6)用Lseek()函数是为了在每次接受客户机连接时,将用于读的源文件指针移到文件头;(7)用Read()函数读取一定长度的源文件数据;(8)最后用Write()函数将读取的源文件数据存放在内存中,以便客户端读取;(9)传输完毕时,用Close()关闭所有进程,结束文件传输。

结语Linux操作系统在网络应用方面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同时Linux也是可靠性、安全性非常高的系统,因此在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研究与开发中,通常选用Linux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

网络编程代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网络编程代码查询、网络编程代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AH站长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ahzz.com.cn/post/15769.html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分享到

温馨提示

下载成功了么?或者链接失效了?

联系我们反馈

立即下载